在中药学中,狭义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内容。《神农本草经》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这是有关四气五味的最早概括。
每味药物都有四气五味的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四气之中又有阴阳之别,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四性以外还有一类药物为平性,平药物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其味道不同又具有不同的作用。五味与四气一样,也具有阴阳的属性,《内经》云:“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作用的最早概括。
听起来很玄乎,实际上每味药的温、热、凉、寒属性的推导,皆来自于人吃了药食之后的反应[1]。
而且应该是在人身上反复使用体验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
比如,正常人吃完附子、干姜、肉桂、鹿茸等之后,有温热、上火感觉,就归类为温热性药食;而正常人吃了黄连、石膏、金银花、雪梨、薄荷等之后,有冷凉感,口淡,分泌物、排泄物变清稀,就归类其为寒凉性药食。
药用在患者身上更可反推,比如:凡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可反推为寒凉药;凡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可反推为温热药。
其中,温与热为同类,凉与寒为同类,“凉者,寒之轻”“温者,热之次”,不过是药效程度的不同。
食疗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热者寒之”,寒凉类药食可以调理温热性体质或病证,例如用金银花、菊花、雪梨、薄荷、马齿苋等,起到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
“寒者热之”,调治寒凉性体质或病证,可用丁香、小茴香、肉桂、生姜、干姜等温热类药食,起到温中祛寒、温经通脉、温阳化瘀等作用。
除“寒热温凉”之外,在服食某些药食之后,若自身感觉寒热变化不明显,或对寒、热证的调理不明显者,则为平气,或称平性,所以虽常说是四气,实为五气。
平性则“无偏杂之害也”,就是药食往往无峻猛之气,其性多中和,所以比较适合养生、调养。
因为四气是源于功效证实与反推,具有丰富的经验性,所以其可信度高,实用性强。
接下来我们就汇总102种药食同源物质的性味归经,并按照四气归类,供大家开发功能食品参考用。
表1 102 种药食同源品种性味归经情况[2]
01、性平
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阿胶:味甘,性平;入肺、肝、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脾、肺、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补中益气,缓急止痛。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滋肝补肾,益精明目。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荷叶:味苦,性平;入肝、脾、胃经;解暑清热,升发清阳。
黑芝麻:味甘,性平;入肝、肾、大肠经;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
鸡内金:味甘,性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消食导滞,和胃健脾。
桔梗:味苦、辛,性平;入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莲子:味甘、涩,性平;入脾、肾、心经;清心安神,交通心肾。
灵芝:味甘、性平;入心、肺、肝、肾经;补益气血,强健脾胃。
麦芽:味甘、性平;入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乌梅: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桃仁: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活血化瘀,润肠通便。
蜂蜜:味甘,性平;入肺、脾、大肠经;滑肠通便,补肺润中。
白扁豆花:味甘,性平;入脾、胃经;健脾和胃,消暑化湿。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白果:味甘、苦、涩,性平;有毒;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千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
代代花(玳玳花):味辛、甘、微苦、性平,归肝、胃经;理气宽中,开胃止呕。
榧子:味甘,性平;归肺、胃、大肠经;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燥通便。
花椒:味酸、涩,性平;归肝经;化淤止血。
黄精:气微、味甜、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
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润肠通便。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青果:味甘、酸,性平;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祛风,通络,止痉。
郁李仁:味辛、苦、甘,性平;归脾、大肠、小肠经;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枳椇子: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经;其子可清热利尿,止咳除烦,解酒毒。其皮可活血,舒筋解毒。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02、性寒
百合:味甘,性寒;入心、肺经;滋阴清肺,润肺止咳。
桑椹:味甘、酸,性寒;入心、肝、肾经;补肝益肾,乌发明目。
金银花:味甘,性寒;入肺、心、胃经。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入肺、肝经;散风除湿,清热解毒。
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大肠经;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经;清热解毒,消痈肿。
玉竹: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淡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槐花: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槐米: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痔疮下血、血痢、尿血、血淋、肠风便血、崩漏、吐血、衄血、肝热头痛、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昆布: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马齿苋: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牡蛎:味咸,味微寒;归肝、胆、肾经;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胖大海:味甘,性寒;归肺、大肠经;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鲜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鲜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铁皮石斛:味甘,性微寒;归胃、肾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03、性温
龙眼肉(桂圆):味甘,性温;入心、脾、胃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黄芪: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陈皮(橘皮):味苦、辛,性温;入肺、脾经;燥湿化痰,健脾和中。
肉苁蓉(荒漠):味甘、咸,性温;入大肠、肾经;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藿香: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祛暑解表,化湿和胃。
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肾经;温脾止泻,化湿开胃。
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
山楂:味甘、酸,性温;入脾、胃、肝经;消食导滞,行气散瘀。
大枣:味甘,性温;入脾、胃经;健脾益胃,补气养血。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丁香:味辛,性温;入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紫苏:味辛,性温;入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
八角茴香:味辛,性温;入肝、肾、脾、胃经;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
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白芷: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刀豆:味甘,性温;归胃、肾经;温中,下气,止呃。
佛手: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蝮蛇:味甘,性温;入脾、肝经;祛风,通络,止痛,解毒
覆盆子:味甘、酸,性温;归肝、肾、膀胱经;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
黄芥子:味辛,性温;入肺、胃经;润肺化痰、消肿止痛、温中散寒、利水化瘀、通经络、消肿毒之功效。
桔红:味辛、苦,性温;入肺、脾、胃经;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肉豆蔻: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沙棘:味酸、涩,性温;归脾、胃、肺、心经;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疲。
香薷: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香橼: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脾、肺经;疏肝理气,宽中,化痰。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薤白:味辛、苦,性温;归心、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苦杏仁:味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益智仁:味辛,性温;入肾、脾经;温脾,暖肾,固气,涩精。
紫苏籽:味辛,性温;归肺经;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山奈:味辛,性温;入脾、胃经;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西红花:味辛,性温;入心、肝经;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草果:味辛,性温;入脾、胃经;燥湿温中,截疟除痰。
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脾、肝经;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入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精之血、敛汗固脱的作用
杜仲叶:味微辛,性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
04、性凉
葛根: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解肌退热,升阳止泻。
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入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入脾、胃、肺经;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
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疏风散热,利咽解毒。
淡豆豉:味苦、辛,性凉;归肺、胄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菊苣:味微苦、咸,性凉;归肝、胆、胃经;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
罗汉果:味甘,性凉;归肺、大肠经;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
小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凉血止血,散疲解毒消痀。
余甘子:味甘、酸、涩,性凉;归肺、胃经;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
05、性热
干姜:味辛,性热;入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止泻,温经止血。
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黑胡椒:味辛,性热;入胃、大肠经;治疗寒痰、食积、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泄泻、冷痢,亦可用于食物中毒解毒。
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荜茇: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引用资料:
[1] 《食材的四气五味》,作者丨潘毅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
[2] 药食两用中药性味归经总结分析,王世晖王月华王维峰,山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实用医技杂志2019 年4 月第26 卷第4 期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图片来源:创客贴会员。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