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又称大料、八角茴香、大茴香等,在我国北方也被直接称为茴香,其树冠多呈塔型或椭圆形,是南方珍贵经济林树种之一。中国是八角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主要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的热点地区。作为经济性作物,八角可谓一身是宝,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八角干果和茴油是八角的两种主要产品,人们俗称的八角是指八角干果,茴油也称作八角油,是从八角的果实或枝叶中提取到的一种香料,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林业部门对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八角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作物受到关注,具有辽阔的经济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八角的生长条件较为苛刻,对空气湿度、环境温度、日照时间、土壤地形等都有一定要求。由于苛刻的生长环境,八角的产量在世界范围内一直不高。生产八角的几个东南亚热带国家一般很少将八角进行大量的出口,绝大部分的八角产物都在国内市场进行贸易。由于八角具有生长时间较短且经济效益较高等特性,其生产状况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
我国八角资源占世界八角资源总量的85%以上,是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生产和提供八角资源的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八角种植规模开始高速增长,到2005年前后八角新造林规模发展达到高峰。之后受八角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持续低迷以及速生用材树种短期经济利益的冲击,八角新造林只有零星发展,八角资源规模化扩张停滞,八角林面积趋于稳定,目前八角林基本为15年生以上的成熟老林,经营管理粗放,产量处于中低水平。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八角总面积47.27万公顷,八角干果产量约20.69万吨,以果实和枝叶利用为主。近年来,我国八角新造林延续停滞发展的基本态势,八角林面积和产量水平维持稳定,与2012年资源量相当。2017年以来八角价格持续上升,产区林农又兴起八角新造林,但仍属于零星小规模种植。当前各地林农、政府和企业也积极推进八角低产林改造,八角整体产量水平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得到明显提升,八角资源供应量逐渐增多。
国内八角的产地主要以云南和广西为主,其中广西八角栽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国内的85%和97%,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每隔5~6年会出现一次丰产,大年与小年之间的产量差距可达数倍之高。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八角的年产量出现变化,具体来说,由于八角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倘若遇到个别风霜年份,八角的实际产量和产物质量会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多地方对于八角的种植缺乏管理,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比如对于八角树每年的修枝剪叶工作,能防止旁枝的生长发育,使树往高处生长,减少因为树枝吸收过多养分导致果实干瘪等情况。另一方面,八角的落花落果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八角着花之后,树木内营养物质的分配不均衡导致落花落果现象的产生。自1995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八角产物的对外贸易,其主要出口地区为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每年八角茴油平均出口量大于600吨,1999年八角出口量甚至达到了800吨。
八角主要利用部位为果实和枝叶,干燥果实一般作为大宗香料,可直接用于炖、煮、腌、卤、泡等各种烹饪,也可加工成五香调味粉。自古以来八角果还作为一种中药材,有健胃、驱风、镇痛、调中理气、祛寒湿,治疗消化不良和神经衰弱等多种功效。八角果、叶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经过提取挥发油获得产品茴油,茴油经过进一步分离加工和提纯获得各种成分,包括茴香脑、茴香醛、草蒿脑等,这些成分在食品工业上通常用于调制各种食品香精,在日化用品工业上作为香水、香皂、牙膏等产品的加香剂。
八角还含有具有抑菌、升高白细胞、镇痛等作用的各种有效成分,如茴香醚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和致敏作用。莽草酸是近年来被实践证明最具制药价值的八角有效成分之一,从八角果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临床上有效防治流感病毒药物“达菲”(磷酸奥司他韦)的重要原料。八角生产剩余物还可应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具有食欲刺激、促进生长和抑制细菌等作用。
目前我国八角资源大约95%用于食品、日化用品等行业,5%用于医药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八角的利用价值和应用领域有望被更多地挖掘和开发。
二、八角主要分布地区
八角适宜生长在北纬21°~26°、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原产于广西西南部的防城、上思、宁明、龙州、凭祥、德保等地,之后随着人工栽培的兴起,八角种植逐渐往其它地方引种扩展。经近千年发展至今,八角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次之,广东第三,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福建等省也有少量种植;广西、云南和广东的八角分布属于产业化规模种植发展,而其它省份属于零星小面积引种栽培试验。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适宜八角种植的气候条件,拥有较强的地理环境优势,其八角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5%以上,年产量也位居全国第一,素有“世界八角之乡”的美称。据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统计数据,广西现有八角种植面积36.5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7个设区市24个县(市、区),分布面积最大为百色市9.0万公顷,其后依次是梧州市5.6万公顷、崇左市4.6万公顷、防城港市3.9万公顷、来宾市2.9万公顷、钦州市2.5万公顷、玉林市2.1万公顷;
县域八角种植面积超过2.0万公顷的有防城、那坡、扶绥、金秀、德保、藤县、浦北7个县区,1~2万公顷之间的有凌云、右江、北流、苍梧、容县、田林、凤山、乐业8个县区,0.5~1万公顷的有上林等10个县区。种植主体多为集体或农户,约占八角总面积的85%,而国有单位、企业的八角种植面积仅占15%左右,主要分布在六万、派阳山、雅长等国有大型林场,如位于广西玉林福绵区的六万林场依托六万大山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八角林面积达0.4万公顷。
云南是我国八角种植面积第二大省,全省八角种植面积约6.7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富宁、广南、西畴、屏边和绿春等地区,其中富宁县分布最多,全县八角面积4.4万公顷,成为云南省的八角核心产区。
广东西部八角种植面积约0.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茂名市宜信市东北部,其中以思贺镇分布最集中。
江西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广西引种八角,在南部山区的上犹、崇义、全南、龙南、大余等县进行驯化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八角也适合在江西南部山区发展。
四川泸县石岗林场也曾成功引种八角,证明八角在适宜的区域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
国外越南北部的凉山、广宁、高平和北干等毗邻中国地区也广泛种植八角,面积约5万公顷。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少量种植。
从上面的产区分布可以看出,我国八角种植面积和年产量虽位居世界首位,产业发展良好,但缺乏全国性的八角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八角区域布局规划只停留在以省或自治区为单位,缺乏全国性的规划,而且多以八角的气候生态特性为依据来开展八角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没有从栽培产量、产品质量、病虫害发生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更没有系统地突出我国八角优势区域所在。
三、八角主要产品及加工技术
目前,八角产品有初级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其中初级产品主要是八角干果和茴油,深加工产品包括茴香脑、草蒿脑、茴香醛、莽草酸和八角油树脂等产品
八角干果
八角干果是指八角鲜果经过脱青、晒干或烘干获得的干燥八角果实,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主要、最大宗流通和消费的八角产品。八角干果大部分直接整果使用或者粉碎后与其它香料调配用作餐饮香调料,少部分用作中药材或进行深加工。长期以来,我国八角干果加工缺乏机械化设备和工艺,一直沿袭农户分散、小作坊加工模式为主,主要采用直接晒干、杀青晒干、柴火烘干、简易土炕烘干等传统技术。杀青晒干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干果色泽好等优点,是当前产区群众普遍使用的干燥加工方法,缺点是过分依赖天气、人工和大型晒场等条件,如果干燥不及时,容易造成八角发霉,影响外观及食用安全性,而且劳动强度大、耗时长、工效低。近年来,一些加工企业尝试采用大型、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规模化八角烘干加工,生产效率提高,但也面临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去克服和解决,比如如何保持和提高八角干果产品颜色、外观和内在品质。
茴油
八角果、叶可提取茴油,鲜叶得率约1%,干果得率6%~10%,主要成分为茴脑,占85%~90%。茴油提取加工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八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的德保、那坡等地有利用八角枝叶蒸馏茴油的生产传统。目前,八角茴油提取技术已较成熟,但生产上仍以小作坊为主,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规模小、得率低、能耗大、质量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八角资源浪费。少数企业采用较为先进的大型茴油蒸馏设备,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茴油产品质量,但投资较大,且如果应用枝叶提取茴油的运输成本较高。为
茴油精深加工产品
利用茴油进行精深加工,可获得一系列具有重要用途的深加工产品,包括茴油精馏分离出茴脑、草蒿脑和芳樟醇等单离产品,以及以茴脑合成茴香醛、茴香腈和覆盆子酮等系列产品。这类精深加工生产,一般由技术水平较高、拥有专门生产线的大型企业来完成,茴油原料从农户收购或者自行加工生产。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八角精深加工技术获得了显著进步,科研机构和加工企业采用单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工获得优质深加工产品,还开发出精深加工合成技术,开发附加值更高的八角香料新产品。以天然八角茴脑为原料制备茴香醛技术日趋成熟,包括传统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电氧化法等茴香醛制备技术。
莽草酸
八角果实含莽草酸可达11.57%,经过提取和分离纯化,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莽草酸产品。莽草酸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莽草酸是倍受行业关注和重点开发的八角深加工产品之一。当前,八角莽草酸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工艺已较成熟。莽草酸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浸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增加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萃取、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等。莽草酸的分离、纯化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硅胶柱层析法、分子印迹分离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莽草酸提取技术和设备。
八角油树脂
八角油树脂是由芳香油、脂肪油及树脂物质组成的混合体,含有八角的芳香成分、辛香味成分、脂肪油等有效成分。就食品调味而言,与提取的八角精油相比,八角油树脂具有香气和口味比较平衡、口感比较丰满和完整等诸多优点。因而八角油树脂广泛应用于肉类制品、调味品、软饮料、冷饮、糖果以及面包、蛋糕等食品加工业,国内外市场消费量逐年增加。由于八角油树脂是一种黏稠状液体,为了便于消费者分散使用和具备耐储存特性,人们把微胶囊技术应用到八角油树脂产品的制备当中,生产出八角油树脂的粉末状微胶囊颗粒。经过多年发展,八角油树脂提取技术工艺已较为成熟,一般以溶剂萃取法生产,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石油醚、超临界CO2等,许多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是提取八角油树脂最理想的新型溶剂。
国内八角市场贸易现状
八角是一种经济效益很强的经济作物,是我国一种独特珍稀的产物,目前我国八角贸易市场前景良好。国内每年八角干果需求量大约是30000吨,而八角销售市场主要在北方,其中90%以上用作香料(烹饪调味料、香水用料),剩下较少一部分被用作中医药材。不仅如此,我国目前对于八角茴油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每年对于油的需求量达到800吨以上。近几年八角干果的价格在30~50元/kg,自2000年开始,价格波动较大,且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目前八角茴油的价格在6万~9万元/吨,而最初的八角茴油价格在10万元/吨左右。随着八角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区的大面积种植,2001年八角茴油价格下降到5万~6万元/吨。随着近几年国内形势的发展,对于八角干果的需求也正逐步增加,其作为香料也是餐饮业中不可或缺的调味佐料,餐饮行业的发展必会增大对八角茴香的需求。
国际贸易市场分析
八角的国际贸易出口产品主要为八角干果与八角茴油。根据我国对外贸易数据显示,八角茴油和八角干果的国际贸易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1995年开始,我国对欧洲、非洲的八角干果出口量一直保持在2500~3000吨之间,随着近两年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出口量一度跌倒1300~1600吨。总的来说,八角干果的国际销售产量近两年正逐步降低,八角干果市场逐渐走向饱和状态。我国国际贸易出口的八角茴油年均出口量在500~800吨,由于八角茴油具有较广泛的价值,国际市场对于八角茴油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国内市场需求量有限。我国自2000年开始减少了八角茴油在国内市场的贸易,增大了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对八角茴油的出口量,也就是说,八角茴油在目前国际市场上发展空间巨大,前景良好。
内容综合自:
八角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黄丽娟.那坡县林业局.种子科技)
八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广西宁明县为例(赵丽滨.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西农学报)
八角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黄开顺,黎贵卿,安家成,李开祥.生物质化学工程)
广西八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韦莹,闭洪峰.南方农业)
我国八角产业优势区域布局及发展刍议(高传友,刘永华,李开祥,崔勇,梁文汇.广西农学报)
云南八角生产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韩明跃,宁德鲁.西部林业科学)
图文来源:唯恒农小蜂(IDweihengnxf)转载已获授权。图片来源:千图网会员。原文
提醒: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欢迎留言指正和交流。且读者不应该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文章内容采取行动,因此导致的损失,本运营方不负责。如文章涉及侵权或不愿我平台发布,请联系处理。